Alf Li

這裏有「故事」與「胡思亂想」
以及
其他還沒想好名字的東西

食客

如今吃饭,只要不是独自一人一声不吭的吃自己所做的东西, 那吃饭就不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了。俗话说的好,“民以食为天。” 食,无疑是打开沟通最好的方式。无论是微博、朋友圈还是其他,一张张食物的照片,关于食物的评论,或多或少都能引起话题,制造沟通。也就是说,食物在社交网络上面,相当于一个沟通的节点。吃饭,如今它不仅仅是吃喝这个行为,它同时代表着沟通,怎么吃则映射着这个吃东西的家伙有着怎么样的故事。

吃个过程,极其容易与人产生交流,边吃边说,于是就有了食客。在隋唐时期,食客是指的是贵族官僚家中,为主人策划、奔走之人。他们不单止是吃货,还是个文职,名曰:“食客”。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食客多指的是进食的客人,只管吃饭不管事儿了,简直就是个吃货。不过就算是吃货也有“普通吃货”和“文艺吃货”随后吃货、食客,就傻傻分不清楚了,那么现在的食客到底是啥?

我想现在的文艺吃货,应该叫做食客,自然是不同于普通吃货滴!普通吃货应该是非常喜欢吃喝的人,所以,食客自然是源于吃货而高于吃货的人。

食客是客嘛。『周禮·秋官』中有記載,“客为大行人掌大賔之禮,及大客之儀”(大賔爲五等諸侯,大客即其孤卿);这文言文比较复杂,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比较晦涩难懂。大白话来说:“客”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,说句通俗的就是会装腔,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客,否则只是一个喜欢吃喝的普通人,也就是吃货。身为一个食客,吃饭,不仅仅是去吃喝。食客是感受饮食的行者, 他们不仅好吃,而且会吃,同时知道好在哪里, 因此需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以及自己的品味,这也就是所谓的食评人的技术。

这些技术是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对吃的体验之上的。然而判断一餐饭,一个餐厅甚至乎一次吃的体验的标准归根究底,可以粗的分成三个部分——食物、环境、服务。食物首当其冲,那是最重要的,其次是环境与服务,不过不同的人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,所看重的点也不一样。但万法归一,衡量的标准其实每个人都会,那就是能否接受到一份感动。举个服务方面的例子吧,当顾客举手呼叫服务员的时候,手举了了一会儿才被服务员看到,服务员立刻小跑而来,面带微笑,开口便是“不好意思。” 这种宾客至上的感动,在如今的酒楼食肆中甚是难得,感动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
也就是各种各样点点滴滴的感动,聚沙成塔一般汇成了食客们的最终追求——幸福。

评论(3)
热度(11)

© Alf Li | Powered by LOFTER